技术分享 | 利用 TEC 控制器实现风扇冷却的创新方案
在温控领域,创新应用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项关于 Arroyo Instruments 温度控制器的特别应用 —— 在风冷场景中,用它对风扇进行闭环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不涉及半导体制冷器(TEC),风扇是wei一的冷却装置,目的是将运行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系统,冷却到低于其正常稳态温度的水平。
一、测试装置搭建
要实现这一创新应用,精准的测试装置是基础。Arroyo按照以下步骤完成了搭建:
1. 核心部件安装:将风扇安装在散热片上,同时在散热片上配备一个大功率电阻。这个大功率电阻后续会连接到台式电源,为系统提供热量。选用的是 2Ω、100W 的 Omite 电阻,由台式电源提供 2.5A 电流和 5V 电压,使其持续产生 10W 的热量。不过,照片中下方那个 100W 的电阻并未通电。
2. 风扇与控制器连接:把风扇接到温度控制器的 TE + 和 TE - 端子上,具体来说,风扇的正极引线接 TE+,负极引线接 TE-。
3. 温度监测配置:将一个 TO-220 封装的 10k 热敏电阻用螺栓固定在负载电阻上,用于实时监测温度。
4. 控制器参数设定:本次测试使用的是 6305 型号控制器的 TEC 部分,它能提供 5A 电流和 12V 电压。考虑到风扇的额定电流,Arroyo将 ITE 限流值降至 0.15A。另外,把 H/C 模式设置为 “冷却(Cool)" 模式,这样只有当实际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控制回路才会启动。最终确定的温度设定值为 30°C。
二、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过程中,Arroyo对系统增益进行了调整,并观察其对温控效果的影响:
1. 初始增益设置与问题:一开始,系统增益设为 “1",这是出厂时的zui低增益。但考虑到系统的时间常数较大且质量不小,Arroyo原本就担心这个增益下系统响应可能不够慢。开机后,果然如预期般,增益 1 的响应速度过快。此时,增益 1 对应的 PID 参数分别为 0.250、0.0032、0.3。
2. PID 参数调整与效果:以初始 PID 参数为基础,Arroyo将增益设置改为 “PID" 模式,并把 PID 参数调整为 0.15、0.001、25。从下方的数据图表可以清晰看到两种增益设置下的性能差异:
增益 1 模式:温度波动幅度约为 ±0.15°C,存在明显振荡。
PID 调整后:温度波动幅度缩小到约 ±0.01°C,稳定性大幅提升。
三、关键观察发现
1. 电流运行状态:稳定运行后,ITE 电流非常小,仅约 60mA,这意味着控制器几乎是在其运行范围的下限工作,但即便如此,依然实现了良好的稳定性。
2. 未探索的测试方向:本次测试没有评估系统在工况阶跃变化(比如突然增加或减少热负载)下的响应情况,而且在shou次调整 PID 参数后,没有进一步优化,所以整体的 PID 控制性能还有提升空间。
3. 系统响应速度:正如预期的那样,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比较慢,这和系统本身的特性密切相关。
四、结论与应用拓展
1. 控制器功能突破:虽然该仪器设计初衷并非作为风扇控制器,但测试结果表明,它完quan具备出色的风扇控制能力。
2. 电流范围优化探讨:如果将电流范围大幅缩小(比如调整到 1A 甚至 500mA),可能会提高电流控制的分辨率,从而实现更精细的风扇转速调节。不过,该系统的硬件设计本身已具备优于 16 位的控制分辨率,所以缩小运行范围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并不足以支撑这一调整的必要性。
3. 广泛应用场景:本次测试中,风扇用于冷却散热片,但类似的装置可以拓展到所有需要风扇冷却的场景,无论是控制空气温度、设备温度,还是其他类型的温度控制需求,都有应用潜力。
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看到了温度控制器在非传统应用场景中的可能性。如果你在温控领域有更多创新想法或实践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